近视是怎么形成的?那些年被你忽视的视力“威胁”
关于“近视是怎么形成的”有很多种说法,目前至少有十多种,比如近视过度学说,眼外肌牵拉学说,结缔组织功能减弱学说,以及种族、体质、营养、遗传、微量元素缺乏等等都会影响近视眼的形成。
内因——遗传和发育两方面因素:
1、遗传素质:成都普瑞眼科医院专家指出,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高度近视眼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眼属多因子遗传病。
2、发育因素: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至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至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0D,可到20D~25D或30D。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外因——即环境因素:
1、疾病:相当数量的患者曾患过麻疹、百日咳等传染病,这些病儿大多出现眼球膨大,而眼球处于膨大状态时,眼球的屈光度下降,视力减弱。
2、甜食过量:甜食为酸性食物,一方面大量消耗体内的钙元素,另一方面升高血糖,改变晶体渗透压,是导致近视眼形成的又一祸根。
3、睡眠不足:10—13岁是近视眼形成的高峰期。此年龄段的孩子若睡眠不足,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功能失去平衡,造成眼睫状肌的调节功能紊乱,故保证每晚睡足9小时。
4、电子游戏机:荧光屏闪烁不定的画面增加了眼睛的负担,迫使睫状肌高度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
近视是怎么形成的?治近视常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手术矫正近视——极速飞秒激光&ICL晶体植入手术
年满18岁的近视患者可以通过近视眼手术来矫正近视。目前激光近视手术和ICL晶体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很高保障,术后第二天即可正常用眼,不会耽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极速飞秒激光:对于1400度以下的近视患者,极速飞秒无疑是优选。极速全激光飞秒iFS150是新一代美国第五代飞秒激光;是先进被美国航空航天局批准用于美国宇航员和军方的激光近视手术——ntralase宇航飞秒的好升级。与其它飞秒激光相比,极速全激光飞秒iFS150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卓越的稳定性、真正的个性化以及更佳的术后视觉质量,更适合参军、招警、公务员、医生、驾驶员等。极速全激光飞秒iFS150采用高频激光制瓣,冷激光不损伤眼部其它组织更安全。制瓣时间低于10秒,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干眼症和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较大限度保留角膜瓣,术后恢复更快。相关链接:安全治近视,飞秒激光个性化的关键在哪里?
ICL晶体植入手术:高度、超高度近视患者,多因角膜相对较薄、屈光回退的可能性大等原因而不能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恢复视力的理想手段是ICL手术,它是将一种由先进胶原蛋白材料collamer制成的柔软晶体,通过一个微型切口植入眼内。临床治疗用于矫正大范围的近视(200-2000度)、远视(500-1000度)和散光(100--600度),不去除、不破坏眼角膜组织,无手术缝合,卓越的视觉质量可提前预见。通过对多位患者的临床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已经得到证实。
非手术矫正近视——MCT角膜塑形镜&RGP硬性隐形眼镜
对于视力不稳定的青少年或不想手术的患者的近视矫正,国际眼科专家普遍承认的是MCT角膜塑形镜和RGP,是目前眼科临床上公认的为健康的视力矫正选择。
MCT角膜塑形镜:轻松矫正600度以下的近视和轻度散光。研究表明,夜晚睡眠配戴8小时后,角膜地形便有明显的改变,裸眼视力也随之明显改善,白天不用戴镜也能维持一天的清晰视力。MCT为暂时性地改变角膜几何状况,降低或消除近视度数。对部分较低度数的近视患者,在初期配戴一段时间后,可以减少配戴频率。当你停戴角膜塑形镜以后,角膜将会恢复原态。
RGP硬性角膜接触镜:超过600度的近视和中高度散光患者可以选择。临床研究表明,RGP可以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RGP的高透氧性使得眼睛表面获得充足的氧气,较普通的“软性隐形眼镜”大大减少并发症,是佩戴安全的隐形眼镜。同时,RGP成像效果好,可以让佩戴者获得清晰的视力,即使是高度散光、不规则散光、无晶体眼也会获得良好的矫正。
关注微信号:purui028(眼科小医生) 获取爱眼常识,眼科疾病在线咨询
温馨提示:如有疑问,可免费咨询在线医生,或拨打眼科健康热线:4000-800-110
声明:本站部分眼科信息来自网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